不同的婚姻观

就在上周五,也就是 5 月 26 日,我被邀请参加了同学的盛大的婚礼。这是我时隔许多年后第一次参加婚礼、也是第一次参加西方国家的婚礼、也是我第一次在爱尔兰参加婚礼。这许多的第一次,加上身为同学这个比较特别的身份,婚礼结束后离开的那个寒风凛冽的清晨,坐在车里吹着冷风,片刻的思索令我百感交集。

社会现状

婚姻在中国是人生的头等大事之一,在爱尔兰也是如此。但是在爱尔兰,阻碍人们结婚的一个原因是离婚程序的繁琐。爱尔兰共和国的 1937 年宪法由于当时国家受到天主教深重影响,离婚是被禁止的;后来在 1995 年经由公投通过的宪法第十五修正案中正式废除了关于禁止离婚的规定。然而,离婚在爱尔兰仍然需要走过诸如分居超过一定年限、与诉讼律师面谈、和其他希望离婚的六万人一起等待开庭等等步骤才能最终离婚。这段时间内,个人的精力与财富中的很大一部分都耗费在了律师费上;于是很多伴侣都仅仅是同居关系而非正式的婚姻关系,仅仅是为了自己以后不会在离婚问题上破产。

与婚姻问题一起受到罗马教会影响的是至今仍然有效的宪法第八修正案,也就是所谓的反堕胎法案。近几年在婚姻平权议题得到解决之后,就废除第八修正案的游行活动就时有发生。但是由于保守阵营在政治界的影响力,至今仍未就对废除第八修正案与否提出公投时间表。

背景

由于我的一些朋友都有非常重的宗教背景,他们在这些社会议题上的观点也隶属与保守派的;那天结婚的朋友也是。听他的弟弟说,他们的父亲是一个德高望重的传道者,所以有许多人慕名前来祝福,整个仪式也有着浓重的宗教色彩。我也是在婚礼上第一次得知他是吉普赛人——原先只知道他是信仰基督教的罗马尼亚人。他是他家里第一个上完大学的人,也是九个孩子的老大。婚礼就安排在了考试结束和他的 22 岁生日之间,也许是因为这是这个传道者家庭的第一个婚礼,各类安排极其盛大:直升机进场、约 500 人出席、丰盛的罗马尼亚美食,等等。但是最令我感受百感交集的,却不是这些。

掣肘

我们都是 2013 级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的学生,我原先以为大家都有类似的人生目标,那就是在大公司里面找到一个自己的位置或者创业。毕竟在爱尔兰,对于欧盟公民来说这两个目标对于本专业都不是很难。直到大约去年实习期时,听闻另外一个朋友有考医科研究生的意愿——虽然从今天来看心愿未遂——我才意识到原来这是“殊途同归”的对立面;突然就想起了《三个傻瓜 (3 Idiots)》中的结尾,也许以后我们也会是如此。后来,在本学期期末考试前夕,听闻许多同学有读研究生深造的意图之时,更加印证了我之前的想法的幼稚。

但是在今年冬天期末考试后的聚餐时听他说他即将要订婚、婚礼也会在今年时,我还当成了一个玩笑听。毕竟我曾经以为包办婚姻、早婚之类的词语不会和受到过高等教育的人沾边,但是明显我又错了。21 岁即为人夫、18 岁即为人妻,对我来说是那样的难以置信。很多时候,婚姻都和爱划上了等号,然而在实际操作上,我认为与婚姻联系更多的却是经济,也就是二人得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与经济来源。诚然,我祝福他们,希望他们更好,但是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很多方面的经营会比较难;从我发现的地方看,父母没有固定的房产、兄弟姐妹 9 人和父母租住在一个大房子里、二人目前没有固定工作等等,都是非常重要且亟待解决的问题。当然这也可能有一定的民族传统情结在里面,但是这个社会是世俗的,如果基本的经济问题得不到解决,前景很可能是负面的。但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又被所谓的传统掣肘。有非常大的可能,他的新家庭在未来只有一个固定劳动力,然后重复他父母的路。这不是我凭空臆想,我是在婚礼上听闻其他几个十几岁的罗马尼亚男孩子对于他们传统的解释才得出的上述结论。他们说,他们基督教吉普赛人极少与外族通婚,女孩子在一些情况下不允许和男孩子说话,我朋友的七个妹妹全部都没有社交网络,也许这也是前一个教条的延伸。

我想到了一个词,叫做“原教旨主义”。虽然定义也许和另外一支亚伯拉罕诸教不同,但是他们对生活的保守态度仍然令人乍舌。在二十出头这个刚刚开始进入社会的年龄就给自己设下了诸多框架,至少对于我来说,在那样的框架下我可能很快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吧。但是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同,也许他们心中更多的是对传统和宗教的信念,而不是自我。

在观察着别人生活的同时,也被别人观察着。也许可以从别人那里总结出一些人生的经验;但是重要的是:一定要为自己做决定,不要被框架掣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