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的和平

(注:本文的 PDF 版本包含更加丰富的注释信息,点击这里阅读。)

去年九月,期待多时的 PS5 终于到手。在那之后的几个月,我花了很多时间玩《合金装备5:幻痛》和《死亡搁浅 导演剪辑版》。第一次全面接触小岛秀夫的游戏,就是他在科乐美 (Konami) 的最终作《合金装备5:幻痛》。游戏中对私人武装、核威慑、核扩散、国家的设定以及对和平的渴望引起了我一些跳脱游戏之外的思考。小岛离开科乐美之后,创立小岛制作 (Kojima Productions),第一个作品就是《死亡搁浅》。尽管脱离了《合金装备》的世界观,但它末世设定中对“冥滩”、死亡、灭绝这些概念的探索以及对“连结”的执念,依然没有离开“和平”这一主题。

原本,我写了一些关于这两个游戏的大纲,打算有空发布在我的英文博客里;可惜世界的发展轨迹打乱了这个计划。

2022 年 2 月 24 日,俄联邦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 (Vladimir Vladimirovich Putin) 以“将乌克兰去军事化、去纳粹化”为理由授权俄军在乌克兰全境进行“特别行动”,拉开了全面入侵乌克兰的序幕。要尝试去理解这一行为,我先梳理一下乌克兰独立前后至今的时间线:

  • 1991 年 12 月  1 日,乌克兰通过独立公投,正式脱离苏联独立。
  • 1991 年 12 月 25 日,苏联总统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 (Mikhail Sergeyvich Gorbachev) 辞职。
  • 1991 年 12 月 26 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
  • 2010 年  2 月 25 日,维克多·亚努科维奇 (Viktor Fedorovich Yanukovich) 就职乌克兰总统。
  • 2013 年 11 月 21 日,乌克兰政府宣布暂停签署同欧盟的联络国协定。亲欧盟示威活动“广场革命” (Euromaidan) 拉开帷幕。
  • 2014 年  2 月 22 日,亚努科维奇被国会罢免,流亡俄罗斯。
  • 2014 年  2 月 23 日,乌克兰语成为乌克兰境内唯一法定语言。
  • 2014 年  3 月 16 日,克里米亚地区公投从乌克兰独立,成为克里米亚共和国。
  • 2014 年  3 月 18 日,俄罗斯接收克里米亚共和国和塞瓦斯托波尔市 (Sevastopol),并入克里米亚联邦管区。
  • 2014 年  4 月  7 日,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州反对乌克兰政府的民众建立“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
  • 2014 年  4 月 27 日,乌克兰东部卢甘斯克州的亲俄武装分子宣布建立“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
  • 2014 年  6 月  7 日,彼得·波罗申科 (Petro Oleksiyovych Poroshenko) 赢得提前举行的大选,就职乌克兰总统。
  • 2014 年  9 月  5 日,乌克兰政府与“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两个政权的代表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签署《明斯克协议》。
  • 2019 年  2 月  7 日,乌克兰最高拉达投票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加入欧盟和北约列为国家战略目标。
  • 2019 年  5 月 20 日,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 (Volodymyr Oleksandrovych Zelenskyy) 就任乌克兰总统。
  • 2021 年 11 月 26 日,泽连斯基指控俄罗斯政府和乌克兰寡头里纳特·阿赫梅托夫 (Rinat Leonidovych Akhmetov) 策划颠覆乌克兰政府。
  • 2022 年  1 月 24 日,美国国务院下令驻基辅大使馆外交人员家属撤离。
  • 2022 年  2 月 14 日,美国关闭驻基辅大使馆,将少量人员迁往西部城市利沃夫 (Lviv) 办公。
  • 2022 年  2 月 22 日,俄罗斯与“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以及“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建交。

24 日那天起床,睡眼惺忪地坐到电脑面前,等着每周例会的时候,在手机上看着新闻,没想到全面战争就这样打响了。现在,战争已经持续了一周多,这段时间内两方的谈判都没有多少进展,可能除了普京没人可能知道这一场战争还会打多久。原本可能没有很多人看好的乌克兰,却和俄军打得有来有回;这十几天的防御战让很多人看到了一个个普通的乌克兰人是如何在自己的土地上抵御俄军的。与之前的很多战争不同的是,这一次很多战争影像在社交媒体上流传,让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都看到了实况。很多民众手里没有武器,他们一字排开,手里或许挥舞着国旗,用言语或者身体阻拦俄军前进。有不少被乌军俘虏的俄军士兵,直到被抓之前都不知道“乌克兰人会张开双臂欢迎你们”是一句谎言。

回到之前的问题,普京口中的“去军事化、去纳粹化”到底是不是一个能够站住脚的理由?要回答这个问题,第一个需要了解的是签署于 1994 年 12 月 5 日的《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在这一备忘录中,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放弃从苏联继承的核武器并移交至俄罗斯,换取对现有领土和主权的尊重。在那之后,乌克兰只拥有常规武器。并视该备忘录为国家安全的保护之一。2014 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的行为,即为对该备忘录的破坏。然而,同为签署国的美国、英国却没有为乌克兰提供保护。

从 2014 年开始,原本对北约持中立甚至负面态度的乌克兰,支持加入北约这一军事防御组织的民众越来越多,寄希望于北约的集体防御原则作为国家安全的保障手段之一。2002 年 6 月的调查显示有 32% 的受调查民众支持加入北约,33% 反对。这一调查在 2012 年 4 月的数字为 15% 对 62%。在克里米亚战争之后的 2014 年 5 月,支持加入北约的比例(41%)首次超过反对(40%);之后一直维持领先,2015 年 12 月时达到最高点——75% 对 11%;今年一月时的数据为 64% 对 17%。

相对地,针对乌克兰是否应该加入欧盟这一政治经济联盟的调查显示,民众在欧盟与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共同体(2000–2014)和其继承者欧亚经济联盟中一直更加青睐欧盟。支持加入欧亚经济共同体的最高比例在 2011 年 11 月,有 40% 的受访民众支持,同期支持加入欧盟的民众有 44%;克里米亚战争后的 2014 年 6 月,支持加入欧盟的比例达到了 61%,支持加入欧亚经济共同体的比例则为 22%;在 2020 年 1 月的调查显示有 64% 的民众支持加入欧盟,13% 的民众支持加入欧亚经济联盟,还有 23% 的民众无法做出决定。

从这两份数据中我们能看出来什么?乌克兰民众对加入欧盟的热情相对一直比较高,而对加入北约的热情直到克里米亚战争之后才开始上涨。俄罗斯在签署《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之后得到了乌克兰曾经拥有的整个核武器库,却又在乌克兰试图与欧盟这一非军事组织加强合作时强行吞并它的土地。如果说普京要达到“非军事化”的目的,那岂不是要将整个乌克兰纳入俄罗斯的版图?在普京于 2 月 21 日的谈话中,他视乌克兰为一个被苏联从俄罗斯偷走的国家,乌克兰作为一个国家存在的法理被否定——这是否间接地证明上文的那个问题并不是空穴来风。因为这场战争,瑞典和芬兰也在重新审视自身立场,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加入北约。

上世纪 80 年代末开始,一些原社会主义国家放弃了这一意识形态。这些国家中,除了和西德合并的东德立刻获得了欧盟成员国地位之外,其他大多是 2004 年之后才加入的欧盟。这些国家的国民在加入欧盟之后,享受欧盟这一单一市场带来的诸多便利,除了欧盟拨款外,关税和国界的消失让东欧的年轻劳动力前往经济上更加强大的西欧和北欧,弥补当地劳动力的不足;他们返乡后,又能将部分收入带回母国,刺激当地的经济发展。目前,原东方集团的组成部分中,原南斯拉夫联邦中的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已经加入欧盟,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塞尔维亚、黑山、科索沃以及北马其顿仍然在谈判中;阿尔巴尼亚也处在类似的进程中;原苏联在东欧的组成部分中,除了俄罗斯外还有白俄罗斯、乌克兰和摩尔多瓦尚未加入欧盟。今次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直接推动乌克兰于 2 月 28 日、摩尔多瓦和处于东欧和西亚交界处的格鲁吉亚于 3 月 3 日申请加入欧盟。

除了主观上的经济水平、贪腐程度之类的问题会影响加入的时间,还有什么可能会影响加入欧盟呢?北马其顿曾经一直被希腊抵制加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旧国名“马其顿”与希腊境内的一地区相同,在改名为北马其顿之后,应该不再会受到类似的阻挠;对于其他一些国家最大的因素为领土争端:塞尔维亚认为科索沃是其一部分,导致两方加入进程受阻;土耳其加入受阻因为其一直支持塞浦路斯境内的土耳其人政权“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对于乌克兰、摩尔多瓦、格鲁吉亚来说,原因多少都是一样的——俄罗斯。摩尔多瓦境内有一“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受俄罗斯支持、驻军;而格鲁吉亚境内有两个受俄罗斯扶植的国家:“阿布哈兹共和国”以及“南奥塞梯共和国”,这两个不被国际普遍承认的国家就是在 2008 年的南奥塞梯战争之后建立并与俄罗斯建交。这次发生在乌克兰的战争基本上是南奥塞梯战争模式的复刻。在二十一世纪,世界领土面积第一的大国俄罗斯,居然仍然在通过战争扶植有利于自己的割据政权,蚕食邻国的土地,破坏邻国的主权。原苏联在东欧的加盟共和国和原华约成员国在苏联解体之后,除了白俄罗斯之外纷纷倒向西方,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

俄罗斯做的这一切,却一点都不新鲜。清帝国宣统三年(1911),蒙古王公喇嘛拥立库伦(今乌兰巴托)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成立大蒙古国,俄罗斯帝国承认其独立。1920年代,苏联扶植蒙古人民革命党控制外蒙古,1924 年 7 月,大蒙古国改名蒙古人民共和国。此外,1914 年俄罗斯帝国出兵占领唐努乌梁海,成立保护国乌梁海边疆区。1921 年,布尔什维克成立了唐努图瓦共和国;于 1926 年易名为图瓦人民共和国。最后在 1944 年 10 月加入苏联,1993 年改名为图瓦共和国,为俄罗斯联邦的一部分。比这更早一些的还有江东六十四屯惨案、海兰泡惨案(合称庚子俄难),两地的中国居民被俄罗斯人屠杀殆尽,今日已经没有了曾经有中国人居住的痕迹。

那么普京口中的“去纳粹化”又是什么意思呢?Entnazifizierung (Denazification) 这一词的首次出现应该是在二战结束之后的东西德以及奥地利,在社会、文化、出版、经济、司法、政治上进行反纳粹的纠正。例如对纳粹德国政府人士的筛查,检查是否对大屠杀负有责任;抹除并且禁用纳粹符号,更改具有纳粹意识形态含义的地址,拆除具有纳粹意识形态含义的建筑等。二战之后,并不是所有的纳粹德国余孽得到了根除,他们中的一些人的后代通过法律上的漏洞,试图复兴纳粹主义这一意识形态,这就是所谓的“新纳粹主义” (Neo-Nazism),许多时候,他们披着极右翼政党的外衣,极力否认自己和“纳粹”这一名词的联系。很吊诡的是,在铁幕倒下之后的东欧,新纳粹主义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叙利亚危机造成的难民潮后,匈牙利和波兰都选出了保守的右翼政府。乌克兰和俄罗斯的新纳粹团体也不是例外,一些人攻击乌克兰的论点之一就是“亚速营”,成立于 2014 年 5 月 5 日,原本是志愿民兵组织,在极端民族主义的加持下,的确充斥着新纳粹主义的色彩。类似地,俄罗斯除了“光头党”这一种族主义组织以外,还有一个名为“瓦格纳集团”的具有新纳粹主义色彩的私人武装公司。该组织和普京个人以及俄军的关系十分模糊不清,被猜测是俄军的一支小型的影子部队,在俄军无法直接介入的战场上展开行动。在上个月开始的乌克兰战争中,泽连斯基总统逃脱了两次有“瓦格纳集团”参与的刺杀行动。

这样看,不仅“去军事化”是一个开战的借口,“去纳粹化”也是赤裸裸的谎言。我不禁想起了 1937 年 7 月 7 日,日本驻屯军借口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遭拒绝转而炮轰芦沟桥,拉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这些现在乌克兰人民遭受的苦难,那时的中国军民也一样遭受过。我们难道不应该在铭记曾经发生在自己国家的苦难的同时,同情正在遭受同样苦难的人们,谴责发动战争的加害者吗?

2 月 27 日,普京命令俄战略威慑力量进入战备状态,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之前玩的《合金装备5:幻痛》中对核威慑的讨论。游戏中,苏军在阿富汗基地中秘密制造了终极核武器——合金装备·沙赫人 (Metal Gear Sahelanthropus)。它不仅是一个巨型机甲武器,它的贫铀装甲还可以在古细菌的作用下进行快速提纯成为武器级铀,变成一颗行走的核弹。本作的反派人物“骷髅脸” (Skull Face) 也向一些小国兜售这种古细菌,让这些国家具有拥核能力。一方面,这些小国具有了与核大国讨价还价的资本;另一方面,这些核弹的引爆装置被骷髅脸秘密置入了另外一种有腐蚀性的古细菌,可以保证这些国家不会把核弹对准自己。这样,这些核武器的最终控制权其实是在骷髅脸自己手中。所谓利用核弹进行核讹诈,不过是骷髅脸兜售的幻象罢了。在现实世界中,乌克兰弃核却没能让它的主权和领土不受侵犯;朝鲜经过多次试验已经是事实上的拥核国家,伊朗也曾经进行核试验;签署《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弃核的白俄罗斯也在 2 月 28 日放弃了无核国家地位。对于一些旁观的国家来说,这会不会是一个拥核的契机呢?在现实世界,核威慑对这些国家是真实可行的,还是一个幻象?仿佛“绝对安全”与“绝对毁灭”之间的界限越来越细。那么我们的这个世界究竟是前进还是在倒退?乌克兰战争会不会是日后一系列历史事件的导火索?

至少目前,俄罗斯的核威慑一直起着作用。尽管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一直恳求北约国家的领导人们在乌克兰领空设立禁飞区,北约军队却一直没有直接介入这场战争;取而代之地是对俄罗斯进行的严厉的经济制裁以及对乌克兰军队提供各种武器阻挡俄军前进。可惜的是,开战前期乌克兰的空军基本被俄军消灭,乌克兰领空目前被俄军控制,乌军只有地面防空力量和少数从原华约国家支援的战斗机可用。俄军从目前的报道来看,士气并不高,也没有拿出最高精尖的装备。俄军对城市的轰炸主要是在试图制造恐慌情绪,现在双方都在消耗战力,就看哪一方先撑不住了。俄罗斯内部的压力也在经济制裁后上升,俄罗斯政府目前也在强力钳制内部舆论与镇压抗议活动,这场战争俄罗斯想要体面地收场,应该是不太可能了。而对于乌克兰,在几乎没有空军的状况下会有很大的伤亡,损失的战斗机之后如何补充也可能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西方的军事和经济援助会弥补一些不足,最近成立的国际军团也可能为乌克兰提供军事上的支持。不知道北约国家的飞行员能否不以北约的名义组成志愿军在乌克兰国际军团麾下作战,如若可行,将会扭转战争局势。

这场战争除了交战双方,产生影响最大的恐怕包括欧盟成员国在内的传统欧洲国家。欧盟作为一个非军事的联盟,无法以欧盟的名义参战。但因为这次战争,俄罗斯对这些国家的威胁在冷战后达到了巅峰;由于欧盟内部很多国家是北约成员国,这些国家的军事部署又会受到北约限制,整体看下来欧盟在军事上束手束脚,无法以欧盟国家的利益为考量而付诸行动。原先只有小规模实验性质的欧盟联军,在日后可能会被更多地拿出来讨论甚至进行更大规模的实践。此外,德国在二战后遵守的一些策略因为这场战争而改变了:加大未来的军费开支,并为德军提供一次性的一千亿欧元拨款;为交战国提供武器而不仅仅是防护用品。军事中立国也会因此重新审视自身的中立地位,以瑞士为例,它建立自身中立地位时仍然是常规武器时代。在一个充满核武器的世界,军事中立国地位能否保证爆炸在邻国的核武器不会污染自己的土地?原本因为自身民粹主义和保守主义上升选出右翼政府而被欧盟批评的国家,例如波兰和匈牙利,也会因为这次事件改善与欧盟的关系,同时保持与俄罗斯和其盟友的距离。欧盟的能源政策也会大幅度调整,会因此寻找其他来源替代原本高度依赖的俄罗斯天然气,此外还会新建核电站、大力发展其他可再生能源等。我推测,曾任德国总理的施罗德 (Gerhard Fritz Kurt Schröder) 也会因为当时大力支持北溪一号天然气输气管线的立场、与普京的私人关系、卸任总理后出任俄罗斯石油 (Rosneft) 主席以及与俄罗斯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Gazprom) 的关系而受到调查。

普京以一己之力,将原本在很多事务上并不团结的欧盟团结了起来,让一些中立国检讨自身的中立政策,还让一些原本观望欧盟、北约的国家考虑加速申请进程。

最近,我还听到不少关于经济制裁是否足够的讨论。很遗憾,经济制裁是许多国家唯一可行的、现实的制裁手段。经济制裁背后的逻辑是,被制裁的国家因为受到制裁,对经济产生影响,民众因为生活质量下降,迫使政府做出应对手段。这个应对手段可以是寻找替代的市场或者原材料来源,也可以是重新回到谈判桌,寻求解除制裁的方法。对制裁发起国的民众来说,也会面对物价上涨之类的问题,不是一个长久之计。然而,对于这些国家来说,相比直接介入战争,经济制裁是对民众来说的最大公约数。目前来说,对俄罗斯的制裁手段可谓是密度高、涉及面广,短期来说对俄罗斯民众来说影响巨大,特别是苏联解体之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更熟悉外国的产品、文化,有一些人甚至收入来源是国外。对这些人来说,被制裁是一种新的体验。可是俄罗斯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口曾经生活在苏联统治下,对物资匮乏的日子并不陌生,加上解体之后逐渐高涨的民族主义,经济制裁可能会反而会让他们迈向更加极端的方向。所以,经济制裁对这类威权或者独裁国家效果并不好——朝鲜和伊朗就是例子——可是一般来说也没有更好的应对方法。不同的是,苏联解体之后的俄罗斯在三十年的时间里慢慢发展起来的新自由主义和与之共生的新生文化潮流也会因为其体制上的弊端而面临完全消失的风险。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一些俄罗斯国内媒体因为俄罗斯政府在开战后出台的法律而不得不选择关门,外国社交媒体可能也会很快被挡在俄罗斯境外。

开战十多天,我从网络上和生活上看到了很多。我看到了原本在哈尔科夫 (Kharkiv) 探访战争阴霾下的 Youtuber 们次日因为开战一路撤退到匈牙利;我看到了开战当天愤怒的爱尔兰民众在都柏林的俄罗斯大使馆门前抗议,看到了他们把俄罗斯的双头鹰国徽涂上红漆,看到了他们冲撞俄罗斯大使的轿车;我看到了一些仍然留守在乌克兰的华人哭诉他们经历的生离死别;我看到了泽连斯基对俄罗斯民众的呼吁,看到了他仍然守在基辅的防空洞里向外界广播战况;我看到了前总统波罗申科在基辅拿起武器和士兵一起保卫他们的首都;我看到我认识的人因为战争,家人流离失所;我看到了我的波兰朋友飞回波兰,带着大家筹集的物资去帮助难民;我看到了我在波兰读书的同学发动身边的朋友,腾出房间准备接收难民。对我自己来说,这是距离战争最近的一次。

我不知道乌克兰还能坚持多久,我也不知道泽连斯基还能够活多久。我希望乌克兰能够战胜侵略者,保证自身的领土和主权完整;我也希望泽连斯基能够活着看到那一天的到来。我希望因为这次战争激发出来的凝聚力会成为乌克兰这个国家未来的一部分。这种凝聚力不应以肤色、人种、语言做区分,而应该以在乌克兰的土地上对抗侵略者的共同经历为基础建立。

我希望欧盟因为这场战争而变得更加团结,而不是排外。前几年开始的右翼势力抬头,加上战争,将会是欧盟面临的难题之一。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发生在东欧国家的针对俄罗斯普通民众的歧视事件,这应该被立刻阻止;人们必须明白普京、俄罗斯寡头和普通民众的区别。同理,我们也要明白为什么俄罗斯的运动员会被禁赛、俄罗斯寡头在海外的资产会被冻结,以及普京的支持者在海外会被抵制。

如果说历史能给人类什么教训的话,那就是人类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从被一次刺杀行动引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个“失踪”士兵引发的全面抗日,再到今天俄罗斯企图“闪击”乌克兰,没有人能够保证这不会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起点。乌克兰东部的顿巴斯地区从 2014 年被地方武装控制到现在已经有八年了,放在冲突偶有发生的几个月前,又有谁能预料全面战争在几个月之后就会爆发。和平是脆弱的,人类却可能是好斗的。我希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换来的接近八十年的相对和平不会因为这次被打破,毕竟普通人在战争中,大多数都是炮灰而已。


Слава Україні!

Glory to Ukraine!

荣耀归于乌克兰!